悔改之道|第11讲 马太悔改(附文稿)
- 悔改之道
- 2025-05-08
- 1346
- 第1集
本系列共20讲,欢迎持续学习!
第11讲 马太悔改
一、耶稣的呼召与同席
耶稣从那里往前走,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,坐在税关上,就对他说:“你跟从我来。”他就起来,跟从了耶稣。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,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,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。(太9:9,10)
耶稣呼召马太跟从自己,耶稣也曾经向彼得和他的几个伙伴说过同样的话:“来跟从我!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。”(太4:19)有一位愿意跟从耶稣的人,他向主请辞说:“主啊,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。”主对他说:“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,你跟从我吧!”(太8:22)
有个青年官向耶稣请教永生之道,主先用后六条诫命试验他,又拿前四条诫命试验他,救主用诫命的总纲和原则试验青年官,显明他都没有做到。耶稣要他变卖所有的,分给穷人,意思是要做到爱人如已,这是后六条诫命的精意。耶稣接着说,“你还要来跟从我”。他若甘心跟从耶稣,就显明爱上帝的心,也是前四条诫命的精意。耶稣呼召青年官,他却没有跟从耶稣,错过上好的福份。现今也有人像青年官那样错过上帝的呼召。耶稣呼召马太,他选择顺从了主,完成了马太福音。当上帝呼召我们说,“来跟从我”,我们也当选择顺从呼召。
二、马太的为人
马太是一个犹太人,他的工作却是替罗马人收税,因工作的缘故经常说谎,欺诈压迫百姓,所以民众对税吏非常鄙视,就如抗战期间百姓们鄙视汉奸一样。替异国异族作事并压迫本国本族,这就是马太的工作。
马太心里渴求真理,他也曾经到约旦河边听过施洗约翰的讲道,施洗约翰告诉众人“天国近了,你们应当悔改!”还说:“你们要结出果子来,与悔改的心相称。”对于税吏的工作,施洗约翰明说按公义收取,不要多收,这就是悔改的表现。马太听了施洗约翰的讲道,表面装作若无其事,似乎不太在意,心里却感到不安。那时,作税吏的经常欺诈百姓,中饱私囊,贪腐享乐,生活富足,看似一无所缺,可是,马太的心里却不平安。
认识上帝之人心里的不平安,源自个人行为与圣经教训相冲突;认识上帝之前心里的不平安,源自良心对他的控告。所以圣经论到外邦人凭着良心遵守上帝的诫命,“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,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,或以为是,或以为非”,按照心中所认定的正确的事情去做,这就是顺从良心的指引。马太的良心告诉他,撒谎欺骗百姓是不对的,他的良心时常控告他,使他的心得不到平安。有些逃犯听到警笛声就害怕,哪怕是半夜,也会起床惊慌逃窜。即使和他无关的警笛也会惊扰他。良心的控告使他时刻生活在惊恐中,没有平安。一旦被抓,那将是他多年来第一次睡觉安稳。马太就是这样的人。“虚心的人有福了!因为天国是他们的。”灵里感到贫乏,更加需要基督住在心里。
三、马太的悔改
撒该先做出善行再寻求主,当众作悔改的见证。马太行动上还没有变化,思想上已经有了悔意。税吏长撒该愿意跟从主时,主也表明愿意当晚住在他家,众人议论纷纷,撒该就当众作见证说:“我若讹诈了谁,就还他四倍。”他还把一半的财产分给穷人,有悔改的行为表明诚心,之后才来就近主。
1、与撒该不同
马太和撒该有所不同。马太听过施洗约翰的讲道,感到自己灵里的贫穷和需要,他心里追求真理,却还没有类似撒该悔改的表现,然而他愿意悔改的思想算不算行为呢?上帝把思想也看作内心的行动,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源头,所以虚心的人有福了,因为天国是他们的。虚心就是指自己觉得灵性缺乏。圣经中诗人说:“上帝啊,求你鉴察我,知道我的心思;试炼我,知道我的意念,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,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。”(诗139:23,24)大卫求上帝鉴察,看他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,里面的恶行指的是思想,很显然大卫这句话中把不良念头看作是思想里的恶行。耶稣曾经说:“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,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。”耶稣也是把思想看作行动,看作是具体的行为。种子在温度和湿度都合适的条件下会发芽,思想只要具备条件就会产生行为,所以思想也被看作是一种行动,思想是行动的源头。
耶稣洞察人心,他知道马太心里的不安和向善之心,且把这看作是他愿意悔改的内在行动。经上说:“虚心的人有福了!因为天国是他们的。”(太5:3)虚心就是指自己觉得灵性上很缺乏。
马太尚未付出实际行动,偿还钱财分给穷人,洞察人心的救主却呼召他,这对我们的启发是:不要认为自己非得悔改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就近基督。就像有些人说,我现在还不能信主,等我把烟戒了再信主;或者说,等我把这一份得罪上帝的工作先做完了,把钱赚够了再来就近主;或者说,等我彻底享受了罪中之乐之后我再来信主;或者说,我感觉现在还很不配,等我好到一定程度再来信主。其实,我们完全可以按照罪人的本相来就近主。
马太坐在税关上的状态,正是他经常犯罪的工作状态,他经常说谎欺诈,是罪人中的一位,但他心里想追求良善,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,心里痛苦。马太自觉灵里贫乏,虚心的人有福了;马太又感到哀恸,哀恸的人有福了。他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难堪,并不觉得留恋,当主呼召他时,他就舍弃工作,立刻跟从主。
马太跟从主带给我们的启发:不要认为自己非得悔改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就近基督。我们可以按自己罪人的本像来就近主。真实的悔改也是因主爱的激励,让我们因信他而最终像他。不是说我们像耶稣,然后再悔改,才有资格接近他,是因为我们接近耶稣才会更像他,与主同住。
2、与青年官对比
马太为信仰放弃了什么呢?寻找耶稣的青年官虽然愿意跟从主,却因贪爱世俗离主而去,因为他在地上的产业很多,世界在他心中的分量比基督更重。如果他能睁开属灵的眼睛,就会看到整个地球不过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,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中五十亿颗恒星中的一颗,银河系不过是如同在宇宙的茫茫大海中漂浮着的一粒芒果而已。地球如同宇宙中的灰尘,而耶稣基督是宇宙的君王!放弃地球这一粒灰尘,跟从宇宙的君王,管理几个星球,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啊!跟从主是莫大的福气和永远的福乐,整个宇宙的财富都属基督,万物都是藉着他造的,又是为他造的。然而,青年官没有跟从耶稣。马太却放弃了当下的工作,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和富足的享乐。
3、与亚伯拉罕对比
马太跟从耶稣,他并不知道将来的生活要如何获利,但他愿意选择跟从主,马太在这一点上有亚伯拉罕的精神。上帝呼召亚伯拉罕出离迦勒底的吾珥前往迦南地,他并不知道那里是否水草丰茂,能够供给他的牲畜,是否有什么事业,能够增加货财。亚伯拉罕没有向上帝问这些,对他而言,世界上最美的地方,就是上帝让他去的地方。马太也是如此,耶稣呼召他“来跟从我”,他就去了,宁愿失去稳定高薪的工作。彼得跟随主,随时可以去捕鱼;马太辞职了,恐怕就难回旧岗。这是马太为信仰所做出的取舍。犹如亚伯拉罕的信心,马太不问前程如何,只求心里平安,跟从主就对了。
我们作为时代的擎光者,将来如何虽然尚未显明,但通过预言我们可知道星期日法案将要颁布,雅各大患难将要临到上帝忠心的儿女,我们可能会为信仰受苦,但是我们依然愿意跟从主,因为有主同在就是幸福。
4、放弃无益于灵性的工作
马太为信仰所放弃的,正是无益于他身心健康的。有一位弟兄到了上海,入乡随俗,随当地人养成吃大闸蟹的习惯,后来他信主了,从利未记里看到,海里无翅无鳞的活物不洁净,不能吃,他就决定放弃吃大闸蟹的爱好,就当是为主做出适当的牺牲。毕竟这只是很轻微的牺牲,还没有到需要流血的地步。十年以后他发现身边爱吃大闸蟹的人,都得了不同程度的慢性病,但他却很健康,他就明白了上帝不让吃不洁净的,原是为人的身体健康。同理,耶稣呼召马太,他也放弃了对他不利的工作。这份工作伤害了他的情感、心灵和品格。凡属于这类的工作,我们也要学会放弃。
我认识Z姊妹时,她还在星期天聚会,主藉着我们的交往,带领她掉转了脚步。她在单位里从事财务工作,因着公司领导要求她做假账,Z姊妹心不舒畅,灵里委屈,因为做假账是违法的,如同不断地说谎言,这和圣经的教训相违背。我和她交流之后,她听从了劝勉,辞掉工作,到了上海,和丈夫生活在一起,上帝赐她一儿一女,家庭幸福。她掉转脚步后参加了教会组织的传道人培训。所以我们要敢于用智慧的话语劝勉人。上帝要我们随时随地说造就人的好话,引领人走上成圣的道路,远离过去的错误。我们需要按时分粮,用主的爱激励别人看到耶稣的心意,明白上帝的旨意,顺从圣灵的感动。
G姐妹在某单位门口开店卖烟卖酒,生意很好。作为盼望基督再来的信徒,应当传扬现代真理,上帝给我们预备了交流的时光,她对我非常信任。有一次我对她说:经营烟酒不能荣耀上帝,因为上帝是公义的。我们挣钱养家的同时不能害人,让别人抽烟喝酒如同谋财害命。我建议她不要继续经营这个烟酒店。圣灵也在姐妹心里动工,她真的就把店面关了。上帝为她开别的路,让她代理销售电瓶车,她干得也非常不错。
挣钱的行业有很多,方式方法也有很多。古人说: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做事要合乎上帝公义的原则,若是自己挣钱却伤害别人的健康生命,于心何忍?所以,无益于灵性的工作我们都当放弃。马太从事税吏的工作就伤害他的灵性,让他整天心中愁闷。“喜乐的心,乃是良药;忧伤的灵,使骨枯干。”(箴17:22)试想,马太天天处于愁闷状态,日久必会促成重病。跟从主之后,马太就心中常常喜乐,身体和灵性都健康,还有永生的盼望。
马太放弃税吏的工作是一种智慧。在先知所见的异象里,在一群人的身后有光指引他们迈向狭窄的山路。马车里装着辎重。越往上走,山路越窄,必须抛下辎重,之后相继抛弃马车和马,甚至要把鞋子脱下来,身体更是贴紧崖壁,逐渐向更高更窄处行走。洁白的崖壁上有殷红的血迹。崖壁代表着我们的倚靠——我们的磐石基督,殷红的血迹预表救主为我们流血牺牲。基督徒行走天路也是如此,也要不断放弃不良的思想、情感、行为、嗜好、习惯,在心里腾出地方,让主住进来。
5、当纳的什一捐
马太放弃了税吏的工作,也就放弃了高额的薪水。然而,有些财产不属于我们,那是上帝特别扣留的十分之一和感恩捐。亚伯拉罕夺回罗得凯旋之后,他把所得的十分之一奉献给麦基洗德,这是圣经里第一处明确记载十分之一的奉献。雅各为躲避哥哥以扫伤害自己,逃往舅舅拉班家,在旷野中睡觉蒙上帝赐给他异梦,表明上帝要赐福于他。雅各因感恩主动地向上帝亲口承诺,必将十分之一献给上帝。因为他当时只有一根杖,别的一无所有。上帝说要赐福与他,他就知道上帝是福惠的源头。经上说:树林中的百兽和千山上的牲畜是上帝的,金子、银子都属于上帝,得货财的力量也是上帝给的。所以,我们的薪酬和投资收益都是上帝所赐,只不过是人力与神力相配合,上帝藉着人的勤奋努力帮人成就的。切不可因着个人努力做事,就误以为获得财富全是靠着自己的能力。就像一位妇女耕种庄稼,灌溉收割,去皮磨面,加水和面又做成饼,这些饼也似乎是她做的,但是圣经说:“我栽种了,亚波罗浇灌了,惟有上帝叫他生长。”(林前3:6)上帝掌管人间的一切,人只是与上帝配合,当把属上帝的十分之一归还于他,这是理所应当的。十分之一可以说是奉献,更应该说是归还,因为这原本属于上帝。你把原本属于自己的给别人算是奉献,把原是上帝托付给你的再给上帝,其实算是归还。我们是否愿意放弃不属于自己的财产呢?
上帝扣留十分之一是为我们的益处,正如不让始祖吃禁果是为训练他们节制的品格以及对上帝的忠诚,保护他们不陷入罪中,让他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恶,心中只保存有关善的知识,这是上帝的美意。今天上帝让人奉献十分之一的原因,也是为要打破私心在人心里的权势,让人脱离玛门的控制,单单属于上帝。同时也藉着诚心的奉献,使上帝的工人能有衣有食,更好地推进福音工作。弟兄姐妹们之间也因着爱与奉献、获得与感恩,使荣耀归与上帝,使生命的律在人心里循环流动。所以,你是否愿意放弃不属于你的财产呢?我相信今日有很多弟兄姐妹都已经每个月忠心奉献十分之一,显明对所拥有真理的信心以及对圣灵的信心。那些尚未忠心奉献十分之一的弟兄姐妹们,你们可以暗自心中作出决定,从今天开始愿意忠心缴纳十分之一。
除了“当纳的十分之一”,通常称为什一捐,还有“当献的供物”,通常称为乐意捐。(玛3:8)什一捐是基本本分,乐意捐是我们向上帝献上的特别感恩。例如:上帝在疫情中或交通事故中保守你平安、工作特别蒙主赐福、家庭和睦、凡事顺利等等,你心里特别感恩并为此献上钱财,这就属于感恩奉献的乐意捐。
上帝也特别眷顾穷人,规定在收割时落下什么不要回头捡,而是留给穷人;田的四角不要收割,要留给穷人;安息年地里的出产任由穷人随意取用。这是调节贫富关系,化解社会矛盾的好方法。此外,上帝还规定除了什一捐之外,要留存第二个十分之一,可以攒两年,第三年再启用,接待到耶路撒冷过节的利未人和穷人。曾有某个爱心饭店邀请街道的清洁工吃饭,一时之间成为新闻。如果每个基督徒都能奉献第二个十分之一,请穷人吃饭或者买些食物分给街头流浪的人,如此作盐作光,荣神益人,必能更迅速地推进福音工作,切实引导更多人归向主。
上帝规定的都是好的,都能造就人,帮助人认识上帝,培养爱和感恩之心。我们善用上帝托付的钱财,把乐意捐用于关爱穷人,推进福音工作必有好果效。你愿意放弃不属于你的财产吗?马太放弃了,上帝使用他,引导他写马太福音,还为他预备了永生。
6、当守的安息日
我们是否愿意放弃不属于自己的财产?是否也愿意归还属于上帝的时间?安息日是上帝创造和救赎的记念日,安息日不能挪作私用。一周七天的光阴,安息日占七分之一的时间,安息日如同时间中的圣所,让人离罪成圣。当工作时间和安息日冲突时,你是否会选择跟从主?马太回应耶稣的呼召,选择放弃工作跟从主。任何与信仰原则相冲突的工作都当放弃,我们可以从事自由的工作,把敬拜上帝放在首位。毕竟,我们今天为主做的奉献还没有到流血牺牲的地步。
某位跨国公司总裁应邀参加中国区的春节联欢会,他推辞到春节之后过来,因为自己的工作计划已经提前两个月安排好日程。中国区的负责人只用一句话就说服他改变初衷。他说,中国的春节已经提前五千年就定好了。面对五千年前就定好的春节,他只能改变自己。诚然,安息日在六千年前已经定好,难道就因为你这两年的工作,就把上帝的诫命改了吗?上帝的诫命是他宝座的根基,诫命的总归就是爱,安息日的宗旨就是爱我们,让我们身心灵都得到放松休息,得享有主同在的安息。所以,当你的工作和信仰有冲突的时候,你是否愿意放弃工作而单单以上帝为圣呢?当你选择坚守信仰,众天军都必为你欢呼,上帝也为你感到喜乐,因为你把上帝放在首位。
7、马太悔改的表现
马太蒙召跟从主以后,心中甚是喜乐,他摆设筵席,邀请朋友们就近耶稣。“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,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,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。”(太9:10)这些愿意追求真理的人来到马太家里,耶稣和他们一同坐席。马太表现出以赛亚曾经有的精神。上帝说:“我可以差遣谁呢?谁肯为我们去呢?”以赛亚说:“我在这里,请差遣我!”(赛6:8)每一个被红炭沾口、罪得赦免的人,心中必会涌起传福音的热情。
四、荣耀上帝的人生
假如马太没有跟随耶稣,他会在历史上留名吗?有谁会知道这个税吏呢?他也不可能写出马太福音这卷书,更不会有永生为他存留,他会度过短暂的一生之后便睡去,湮没无闻。同样的,假如我们没有顺从耶稣的呼召,将来又会如何?马太为信仰放弃了无益于灵性的工作,我们能否做到?我们是否愿意放弃不属于自己的财产和时间,使之分别为圣,献给上帝?我们蒙召以后,是否愿意像马太那样跟从主并邀请好友也来跟从主呢?传福音是救主交给我们的大使命,也是悔改之人所当有的表现。